检测标准

检测标准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发布时间 : 2020-03-02

is87.040

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581-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Indoor decorating and refurbishing materials

Limit of harmful substances of solvent coatings for woodenware

2001-12-10发布

2002-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GB18581-2001

本标准中第3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中苯的限量值参考了欧共体生态标志产品色漆和清漆生态标准(1999/10/EC),可溶性

重金属限量值参考了英国德国、法国及欧洲经济委员会对儿童玩具材料中有毒重金属的要求

(Bs5665:1989、DIN EN771:1989、NFEN7-3、EN71:1988)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自2002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应执行该国家标准,过渡期6个月;自2002年7月1日

起,市场上停止销售不符合该国家标准的产品。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

测所、上海涂料有限公司、上海市涂料研究所、中化化工标准化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单位: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科研院、上海华生化工有限公司、南京华彩特种

涂料厂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卜内门太古漆油(中国)有限公司、浙江天女集团制漆有限公司、上海

造漆厂、常州市猴王涂料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俊智、赵玲、冯世芳、戚其平、吴国林、徐东群、汪道彰、梅建、熊伟。

本标准2001年12月10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委托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GB18581-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装饰装修用硝基漆类、聚氨酯漆类和醇酸漆类木器涂料中对人体有害物质容许

限值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安全涂装及防护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木器涂料,其它树脂类型和其它用途的室内装饰装修用溶

剂型涂料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水性木器涂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2501989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31861982(1989)涂料产品的取样(neq ISO1512:1974)

GB/T66821992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 ISO3696:1987)

GB/T67501986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eqv ISO2811:1974)

GB/T6751-1986色漆和清漆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eqv ISO1515:1973)

GB/T97501998涂料产品包装标志

GB/T9758.1-1988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铅含量的测定火焰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idt ISO3856.1:1984)

GB/T9758.41988色漆和清漆“可溶性”属含量的测定第4部分镉含量的测定火焰原

子吸收光谱法和极谱法(idt ISO3856.4:1984)

GB/T9758.6—1988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6部分色漆的液体部分中

总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idt ISO3856.61984)

GB/T975871988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7部分:色漆的颜料部分和水

可稀释漆的液体部分的汞含量的测定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idt ISO

3856.7:1984)

GB/T18446-2001气相色谱法测定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涂料溶液中未反应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TD单体

3要求

产品应符合表1的技术要求:

1)以有机物作为溶剂的木器涂料。

GB18581-2001

表1技术要求

限量值

硝基漆类

聚氨酯漆类醇酸漆类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g/L)

750

光泽(60≥80,600

光泽(60)<80,700

550

苯%

0.5

甲苯和二甲苯总和/%

45

40

10

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

0.7

可溶性铅

90

重金属(限色漆)/(mg/kg)≤可溶性

75

可溶性铬

60

可溶性汞

60

按产品规定的配比和稀释比例混合后测定。如稀释剂的使用量为某一范围时,应按照推荐的最大稀释量稀

释后进行测定

如产品规定了稀释比例或产品由双组分或多组分组成时,应分别测定稀释剂和各组分中的含量,再按产品

规定的配比计算混合后涂料中的总量。如稀释剂的使用量为某一范围时,应按照推荐的最大稀释进行计

如聚氨酯漆类规定了稀释比例或由双组分或多组分组成时,应先测定固化剂(含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物)中

的含量,再按产品规定的配比计算混合后涂料中的含量。如稀释剂的使用量为某一范围时,应按照推荐的最

小稀释量进行计算

4试验方法

4.1取样

产品按GB31861982(1989)的规定进行取样样品分为两份,一份密封保存另一份作为检验用

样品。

4.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测定

4.2.1将样品搅拌均匀后,按GB/T67511986测定涂料中挥发物质量分数(V),试验条件:(105土

2)℃,保持3h。

4.2.2将样品搅拌均匀后,按GB/T67501986测定涂料密度(p),试验温度为(23±2)℃

4.2.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按下式计算:

voc=vxp×10

……(1)

式中:

VOC—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

V—涂料中挥发物质量分数;

涂料在(23±2)℃时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4.3苯的测定按附录A进行。

4.4甲苯、二甲苯的测定按附录A进行。

4.5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测定按GB/T184462001进行。固定液也可选择甲基聚硅氧烷

(SE-30)。对于在150℃下易发生分解的样品,可选择既使样品能完全汽化又不使之分解的适宜温度。

GB18581-2001

4.6重金属(可溶性铅、可溶性镉、可溶性铬、可溶性汞)的测定按附录B进行。

5检验规则

5.1本标准所列的全部技术内容均为型式检验项目。

5.1.1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5.1.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随时进行型式检验

一新产品最初定型时;

一产品异地生产时

生产配方、工艺及原材料有较大改变时;

停产三个月后又恢复生产时。

5.2检验结果的判定

5.2.1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T12501989中修约值比较法进行。

5.2.2所有项目的检验结果均达到本标准要求时,该产品为符合本标准要求。如有一项检验结果未达

到本标准要求时,应对保存样品进行复验,如复验结果仍未达到标准要求时,该产品为不符合本标准要

求。

6包装标志

6.1产品包装标志除应符合GB/T97501998的规定外,按本标准检验合格的产品可在包装标志上

明示。

6.2对于由双组分或多组分配套组成的涂料包装标志上应明确各组分配比。对于施工时需要稀释的

涂料,包装标志上应明确稀释比例

7安全涂装及防护

7.1涂装时应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并远离火源

72涂装方式尽量采用刷涂。

7.3涂装时施工人员应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品。

7.4涂装完成后继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7.5涂装后的房间在使用前应空置一段时间。

GB18581--200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苯、甲苯、二甲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A.1原理

样品经稀释后,在色谱柱中将苯、甲苯、二甲苯(包括乙苯与其他组分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检测,以内标法定量。

A.2试剂和材料

所用试剂除注明规格的外均为分析纯。

A.2.1载气:氮气,纯度≥99.8%;

A.2.2燃气:氢气,纯度≥99.8%;

A.2.3助燃气:空气;

A.2.4乙酸乙酯;

A.2.5苯

A.2.6甲苯;

A.2.7二甲苯;

A.2.8内标物:正戊烷色谱纯

A.2.9固定液:聚乙二醇(PEG)20M,色谱专用。

A.2.10固定液:阿匹松M,色谱专用。

A.2.11担体: Chromosorb AW149m~177m和125m~149m

A.2.12不锈钢柱:内径2mm,长2m和3m各1根

A.3仪器

A.3.1气相色谱仪:配有程序升温(大于180C)制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化器内衬可更换玻璃

管。

A.3.2进样器:微量注射器,10μL

A.3.3配样瓶:容积约5mL,具有可密封瓶盖

A.4色谱测定条件

A.41色谱分离柱

A.4.1.1聚乙二醇(PEG)20M柱:长2m,固定相为10%pe20M涂Chromosrob于 AW125um

149μm担体上。

A.4.1.2阿匹松M柱:长3m,固定相为10%阿匹松M涂 Chromosrob于 AW1149m~177m担

体上。

A.4.2柱温

A.4.2.1聚乙二醇(PEG)20M柱:初始温度6℃,恒温10mn,再进行程序升温,升温速率15℃/min

最终温度180℃,保持5min,保持至基线走直。

A.4.2.2阿匹松M柱:初始温度120℃,恒温15mn,再进行程序升温,升温速率15℃/min,最终温度

180℃,保持5min,保持至基线走直

GB18581-2001

A.4.3检测器温度:200℃

A.4.4气化室温度:180℃

A.4.5载气流速:30mL/min

A.4.6燃烧气流速:50mL/min

A.4.7助燃气流速:500mL/min

A.4.8进样量:1L

注:也可根据所用气相色谱仪的性能及样品实际情况另外选择最佳的色谱测定条件。如也可选择正烷等作为内

标物、SE-30等作为固定液、177m~250um的 Chromosorb AW等作为体

.5试验步

A.5.1仪器准备

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开启仪器。

根据色谱测定条件规定的参数要求进行调整,使仪器的灵敏、稳定性和分离效率均处于最佳状

5.2参数调整

态AA

A.5.3相对校正因子的规定

A.5.3.1标准样品的配制:在5mL样品瓶中分别称取苯、甲苯、二甲苯及内标物正戊烷各0.02g(精

确至0.0002g)加入3mL乙酸乙酯作为稀释剂,密封并摇匀。注意:每次称量后应立即将样品瓶盖紧,

防止样品挥发损失。

.5.3.2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待仪器稳定后,吸取1μL标准样品注人气化室,记录色谱图和色谱数

据。在聚乙二醇(PEG)20M柱和阿匹松M柱上分别测定相对校正因子。

A.5.3.3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苯、甲苯、二甲苯各自对正戊烷的相对校正因子f,按下式分别计算:

f=m…(.1)

式中:

f苯、甲苯、二甲苯各自对正戊烷的相对校正因子;

m一苯、甲苯、二甲苯各自的质量,单位为克(g);

A正戊烷的峰面积;

ms正戊烷的质量,单位为克(g)

A苯、甲苯、二甲苯各自的峰面积

连续平行测得苯、甲苯、二甲苯各自对正戊烷的相对校正因子f平行样品的相对偏差均应小于

10%

A.5.4样品的测定

将样品搅拌均匀后,在样品瓶中称人2g样品和.02g正戊烷(均精确至0.0002g),加人2mL乙

酸乙酯(以能进样为宜,测稀释剂时不再加乙酸乙酯),密封并摇匀。

在相同于测定相对校正因子的色谱条件下对样品进行测定,记录各组分在色谱柱上的色谱图和色

谱数据。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明确定性时,分别记录两根柱上的色谱图和色谱数据。根据苯、甲苯、二甲苯

各自对正戊烷的相对保留时间进行定性。

A.6结果的计算

苯、甲苯、二甲苯各自的质量分数(%)分别按下式计算:

m·A

X,=fm×100(.2)

GB185812001

式中:

X——试样中苯、甲苯、二甲苯各自的质量分数;

f苯、甲苯、二甲苯各自对正戊烷的相对校正因子;

m正戊烷的质量,单位为克(g)

A试样中苯、甲苯、二甲苯各自的峰面积;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A正戊烷的峰面积。

取平行测定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测定结果。

A.7重复性

同一操作者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10%。

GB18581-2001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金属(可溶性铅、可溶性镉、可溶性铬和可溶性汞)的测定

.1原理

用0.07mol/L稀盐酸处理制成的涂膜,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或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溶液中

的金属元素含量。

B.2试剂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水均符合GB/T66821992中三级水的要求

C.21盐酸溶液:0.07mol/L、1mol/L、2mol/L

D.2.2硝酸溶液:65%~68%(质量分数)

E.3仪器

F.3.1不锈钢金属筛:孔径0.5mm

G.3.2酸度计:精确度为0.2pH单位。

H.3.3滤膜器:孔径0.45um

I.3.4磁力搅拌器:搅拌子外层应为塑料或玻璃。

J.3.5单刻度移液管:25mL

K.4试验步骤

L.4.1涂制备

将样品搅拌均匀后,按涂料产品规定的要求在玻璃板(需经1:1硝酸水溶液浸泡24h后,清洗并

干燥)上制备涂膜,待完全干燥后取样(若烘干,则温度不得超过60℃),在室温下将其粉碎,并通过

0.5mm金属筛过筛后待处理。

注:如涂膜不易粉碎成0.5mm,可不过筛直接进行样品处理。

M.4.2样品处理

将粉碎、过筛后的样品称取0.5g(精确至0.001g),加入25mL0.07mol/L盐酸溶液混合,搅拌

1min,测其酸度,如pH>1.5,逐渐滴加浓度为2mol/L盐酸溶液并摇匀,使pH在1.0~1.5之间。在

室温下连续搅拌混合液1h,然后静置1h,立刻用滤膜器过滤后避光保存,应在4h内完成测试。若4h

内无法完成测试,则需加入1mol/L的盐酸溶液25mL对样品处理,处理方法同上。

N.4.3测定

O.4.3.1可溶性铅含量的测定按GB/T9758.1—1988中第3章进行。

P.4.3.2可溶性镉含量的测定按GB/T9758.41988中第3章进行。

Q.4.3.3可溶性铬含量的测定按GB/T9758.61988进行。

R.4.3.4可溶性汞含量的测定按GB/T9758.71988进行。

S.5结果的计算

可溶性重金属的含量用下式计算:

ca1-a)×25.1)

GB18581-2001

式中:

C—可溶性金属(铅、镉、铬、汞)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a0.07mol或1mol盐酸溶液空白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g/mL)

a1—从标准曲线上测得的试验溶液(铅、镉铬、汞)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

(ug/mL):

F—稀释因子

25萃取的盐酸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称取的样品量,单位为克(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