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标准

检测标准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发布时间 : 2020-03-02

i83.180

G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7922014

代替GB/T27921998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Measurement of peel adhesion properties for adhesive tapes

(iso29862:2007, Self adhesive tapesDeterm of peel

adhesion properties, MOD)

2014-07-08发布

201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792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7921998(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与GB/T2792-1998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将标准的名称修改为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删除了引用标准JB/T74991994耐水砂纸》见1998版的第2章)

修改了“剥离强度”术语的定义(见3.11998版的第3章)

增加了“样件术语(见3.2)

增加了“表面平均粗糙度”术语(见3.3)

修改了清洗剂的种类(见5.2.2,1998版的5.3.1):

增加了试样的裁取方法(见5.3.1)

修改了标准试验钢板的要求(见5.3.3,1998版的5.2)

一修改了压辊的尺寸和质量(见5.34.1+1998版的4.1.1和4.1.3)

修改了试验室的标准试验条件(见5.4.1,1998版的6.2)

修改了试样的标准尺寸(见54.2,1998版的5.1)

增加了钢板的清洗方法(见5.5.2.1);

修改了压辊次数(见5.5.3.11998版的7.3);

修改了试样的制样时间和试验前的滞留时间(见5.5.3.1,1998版的7.4)

增加了胶粘带与自身背膜的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见第6章):

增加了胶粘带与防粘材料的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见第8章)

增加了低温下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见附录A)

增加了胶粘带9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见附录B)

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29862:2007胶带抗剥离粘附性能的测定

本标准与1SO29862:2007相比在结构上有一些调整附录C中列出了本标准与1S029862:2007

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29862:2007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

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D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标准还对ISO29862:2007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剥离强度的单位“N/10mm改为“N/cm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开平市齐裕胶粘制品科技有限公司联冠(中山)胶粘制品

有限公司、永大(中山)有限公司、广州宏昌胶粘带无锡市万力粘合材料有限公司、宁波综研化学有限

公司、上海品华粘胶制品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卫星、陈维斌、王灿、张建庆、罗吉尔、陈华昌、杨春强、刘小丽许宁。

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7921981gB/T27921998

GB/T2792-2014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胶粘带剥离强度的一系列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胶粘带剥离强度的测定,用于胶粘带产品的质量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232008冷轧金属薄板(带)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数测量方法

GB/T3280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22396压敏胶粘制品术语

3术语与定义

GB/T223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剥离强度 peel strength

以一定的角度和速率将单位宽度的胶粘带从特定粘接面上剥离所需要的力。单位N/cm

3.2

样件 test assembly

将破测试胶粘带粘贴在钢板后形成的组合件

3.3

表面平均粗糙度 roughness average

粗糙度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即在取样长度内粗糙度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4分类

本标准方法按胶粘带粘接的不同对象、温度和刺离角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方法1:胶粘带与不锈钢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一方法2:胶粘带与自身背膜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方法3:双面胶粘带、转移胶粘带与不锈钢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方法4:胶粘带与防粘材料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一附录A:胶粘带低温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附录B:胶粘带9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各种方法的使用说明见表1

CB/T2792—2014

表1试验方法和附录的使用说明

试验方法

被粘材料

剥离角度

23℃

低温

180°

方法1

附录A

胶粘带与不锈钢板

90°

附录B

180

方法2

附录A

胶粘带与胶粘带自身背膜

90

附录B

180°

方法3

双面胶粘带和转移胶粘带与不锈钢板

附录A

90°

附录B

180

方法4

胶粘带与防粘材料

附录A

90

附录B

注1:上述方法对给定类型胶粘带中胶粘剂的均匀性进行评定。评估对象可为一卷胶粘带、几卷胶粘带间或

注2:胶粘带背膜和胶粘剂的变化会影响试验结果,因此此方法不用于具体说明不均匀性的原因。

注3这些方法不适用于对下述胶粘带进行试验即具有相对较硬的背膜和防粘材料的胶粘带,或施小力便可拉

伸背膜的胶粘带。这些特性会导致试验结果的变化很大无法体现剥离强度的原本特性

5方法1:胶粘带与不锈钢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5.1原理

方法1规定了180°时从不锈钢板上去除一条胶粘带所需力的试验方法。

将一条胶粘带粘在不锈钢板上,不锈钢板固定在拉力试验机的一个夹具上试验机的另一个夹具夹

住胶粘带自由端,与不锈钢板呈180°角,以规定速率拉开胶粘带。

通过持续从不锈钢板上剥离胶粘带所需的力测量出剥离力转换为剥离强度注意剥离线垂直于

作用力的方向

5.2材料

521吸收性清洁材料

如医用纱布、棉线或棉纸。合适的材料应在使用过程中不掉绒、易吸收,不含可溶于5.2.2中所述

溶剂的添加剂,并且完全由原生材料制成。

5.2.2清洗剂

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溶剂

双丙酮醇(4-羟基-4-甲基-2戊酮)

一异丙醇

一甲醇

一甲基乙基酮;

丙酮

正庚酮

2

GB/T2792-2014

一正庚烷和一个氟化烃(例如:制冷剂)的混合物(在有毒性或可燃性限制条件下适用)

溶剂为普通化学试剂级,盛放在合适的容器中

5.3仪器

5.3.1试样裁刀

将两个单刃刀片分别固定在平行的平面内,保持一个精确的距离,形成一个具有准确试样宽度的试

样裁刀,裁刀切割宽度为12mm和24mm;或者使用不会使边缘产生损害的其他刀具,刀片之间距离

的精确度为标称宽度士0.1mm

5.3.2试验机

采用恒速拉伸试验机,自动记录仪至少每剥离1mm胶粘带记录一次数值试验机配备的两个夹

具(校准在同一中心线上),平行对齐,在移动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内。整幅夹紧试样,以(5.0±0.2)mm/s

的速率匀速移动,记录下负荷读数。最大允许误差2%。

5.3.3不锈钢板

不锈钢板表面平整光滑,至少125mm长,50mm宽1.1mm厚;不锈钢种类符合GB/T3280-2007

规定的06Cr19Ni10材质,退火抛光,不锈钢板(以下简称钢板)表面光亮,粗糙度(GB/T2523208)为

(50±25)nm

不应使用有污点、变色或划痕较多的钢板。使用前,按照5.5.2中的说明对钢板进行清洁使用

中,保护钢板试验表面不被划伤和污染,并按5.4.1中描述的条件保存。

5.3.4机动或手动压辊

5.3.4.1圆柱体的钢质压(简称压辊)的直径为(85±2.5)mm,宽(45±1.5)mm,表面包覆有约6mm

厚的橡胶,硬度(80±5)氏A,没有凸凹偏差。压辊的质量为(2000±100)g

5.3.4.2在使用过程中,任何仪器部分都不应增加压的重量。压辊以(10±0.5)mm/s的速率通过机

动或手动方式滚动。

5.4样品和试样

5.4.1状态调节。将整卷胶粘带样品、实验板置于温度(231)℃、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停放

24h以上。

如果不能保持此测试条件,尽量接近此条件,并在报告中注明。

5.4.2试验需要三个试样。试样宽度为(24±0.5)mm、长度约300mm

当样品宽度小于24mm时,以样品的实际宽带进行测试,并在试验结果中注明。

5.43在进行制样之前,从样品卷上撕去最外的3~6层胶带。

5.4.4每个试验至少制取三个试样。从待测样品卷上以500mm/s~750mm/s的速率解卷试样。当

胶粘带卷解卷力较大,无法在规定速率解卷试样时,在接近500mm/s的速率下解卷

5.4.5当胶粘带宽度大于24mm时,使用5..1所述的试样裁刀,从5.4.4所述的胶粘带条的中心位

置裁取规定宽度的试样。

5.4.6在解卷后的5min内粘贴试样

5.5试验步骤

55.1标准试验条件

标准试验环境温度(231)℃相对湿度(505)%

GB/T27922014

5.5.2钢板预处理

5.5.2.1用5.2.2中所述的一种溶剂擦拭钢板,用新的吸收性清洁材料擦干。使用同种溶剂,重复清洗

3次。最后一次用甲基乙基酮或丙酮清洗。

5.5.2.2洗后的钢板至少晾置10min;10h内末使用的试验钢板需重新清洗。为了得到一致的结果,

新钢板在使用前,用甲基乙基酮或内酮清洗至少10次。

注:丢弃有污点、变色或多处划痕的钢板。避免用手接触钢板表面在贮存中,注意使钢板免受破坏或污染

5.5.3剥离强度样件制备与试验

5.5.3.1样件制备

如5.4.4描述,从测试的胶粘带样品中裁取300mm长试样沿试样长度方向,将一端胶粘面对折

粘贴成约12mm长的折叠层拿住该折叠层,将试样的另一端粘贴在钢板的一端,使胶粘带自然地置

于钢板上方(不接触钢板)然后用手动或机械方法将压辊来回滚压两次防止胶粘面和钢板之间有

气残留。如有空气残留,则试样作废,重新制备。

每个试样逐一制样、试验,控制在1min内完成

注:剥离强度会随不同的胶粘带停留时间增大而增大。如需要选择较长的停留时间,另外注明。

5.5.3.2剥离强度试验

从胶粘带折叠的一端从钢板上下25mm的胶粘带把钢板的一端夹在拉力试验机的夹具里,胶

粘带自由端夹到另一夹具里。在(5.0±0.2)m/s的速率下连续剥离。

负载夹具运转后,忽略第一个25mm胶粘带机械剥离时获得的值,以下一个50mm胶粘带获得的

平均力值作为剥离力转换为剥离强度。

注:经过长期的停放,温度将传递到不锈钢板上因此胶粘带一旦粘贴到钢板上后测试人员尽快操作。

5.6试验结果

每组试样个数不少于3个,试验结果以剥离强度的算术平均值表征,单位N/cm

5.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如下信息:

a)参照标准的名称和编号;

b)说明本次采用方法与规定方法的差异;

c)标识每卷测试胶粘带;

d)试验期间的异常现象(如胶粘层转移)

e)胶粘带剥离强度以N/cm表述,精确到0.1N/cm;

D样件放置时间,

g)非24mm的试样宽度;

h)(23士1)℃、相对湿度为(50±5)%的标准试验条件。

6方法2:胶粘带与自身背膜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6.1原理

方法2给出了在180°角时,从同一胶粘带第二段胶粘带的背膜上剥离胶粘带所需力的试验方法。

GB/T27922014

将同卷胶粘带的第一段胶粘带叠加在已粘贴于5.5.31所述钢板上的第二段胶粘带背面上,然后将

钢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机的夹具里,另一夹具以180角从胶粘带背膜上剥离胶粘带的自由端

通过持续从同卷胶粘带的第二段的背膜上利离胶粘带所需的力测量出剥离力转换为剥离强度

注意剥离线垂直于作用力的方向。

.2仪器

6.2.1试样裁刀

同5.3.1

6.2.2拉力试验机

同5.3.2

6.2.3合适的钢板

任何宽为50mm,长为125mm,厚度不小于1.1mm的适当的净硬性钢板

6.24机动或手动压

同5.3.

63样品和试样

高5.4

6.4试验步骤

6.4.1标准试验条件

同5.4.1

6.42试样制备

6.4.2.1按5.4.4所述,从将进行试验的胶粘带样品中裁取300mm长的试样将它粘贴到钢板上,压

辊滚压,同样裁取第二个300mm长的试样,粘贴在第一条的胶粘带背膜上。在第二条胶粘带粘贴时,

先将第二条胶粘带的一端触碰试验钢板的一端,然后机械或手动来回滚动二次,使得第二个条胶粘带紧

贴在第一条胶粘带背膜上。注意防止两层胶粘带之间有空气残留,如果有空气残留,则试样作废,重新

制样。样件制备、剥离强度的测定分别控制在1min内完成

6.4.2.2剥离强度试验,同5.5.3.2

6.5试验结果

同5.6

6.6试验报告

同5.7

7方法3:双面胶粘带和转移胶粘带与不锈钢板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7.1原理

方法3规定了从表面覆有25μm聚酯膜的双面腔粘带或转移胶粘带从不锈钢板上剥离时所需力

5

GB/T2792-2014

的试验方法。

将一定长度双面胶粘带或转移胶粘带粘贴在钢板上钢板固定在拉力试验机的一个夹具里,另

个夹具夹住试样的自由端,并以180连续剥离。测得移动双面胶粘带或转移胶粘带从钢板上连续剥离

所需的力,转换为剥离强度。注意剥离线垂直于作用力的方向。

7.2材料

同5.2.

聚酯薄膜为25m厚,比待测试样宽约3mm(聚酯薄膜宽一般为27mm)

7.3仪器

同5.3

7.4样品和试样

同5.4

7.5试验步骤

7.5.1标准试验条件

同5.4.1

7.5.2钢板的预处理

同5.5.2

7.5.3双面胶粘带或转移胶粘带的外粘性面与不锈钢板180剥离的试验步骤

7.5.3.1将试样粘贴在钢板上

如5.4.4描述的那样,制取300mm长的待测试样,在试样的一端将胶粘面对折粘贴成一个12mm

长的折叠层拿住该折叠层将试样的另一端粘贴到钢板的一端,使胶粘带自然地置于钢板的上方(不

接触钢板)用机动或手动方式将压辊沿纵向滚压一次,使胶粘带紧贴到钢板上。注意防止胶粘带和钢

板之间有空气残留,如有空气残留,则试样作废。

揭去胶粘带的防粘材料,将25m厚聚酯薄膜与之贴合。压辊使聚酯薄膜与双面胶粘带粘贴,并

使贴有薄膜层的胶粘带紧贴在钢板上。

在粘贴聚酯薄膜时,可手动来回滚压一次,滚动速率可增加至50mm/s

7.5.3.2从钢板上剥离试样

同5.5.3.2

7.5.4双面胶粘带或转移胶粘带内粘性面与不锈钢板180剥离的试验步骤

7.5.4.1将试样粘贴在钢板上

如5.4.4描述的那样+制取300mm长的待测试样,将胶粘带粘贴在25um厚聚酯薄膜上,机械或

手动压辊滚压防止空气残留进入胶粘带和聚酯薄膜之间

揭去胶粘带的防粘材料,在试样的一端将胶粘面折叠成个12mm长的折叠层,拿住该折叠层,

将试样的另一端粘贴到钢板的一端,使胶粘带自然地置于钢板的上方(不接触钢板)用机动或手动方式

6

GB/T27922014

将压辊来回滚压一次,使胶粘带紧贴到钢板上。注意防止胶粘带和钢板之间有空气残留,如有空气残

留,则试样作废。

7.5.4.2从钢板上剥离试样

同5.5.3.2

7.6试验结果

同5.6

7.7试验报告

同5.7

外粘性面胶粘带或者内粘性面胶粘带的测试报告

8方法4:胶粘带与防粘材料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8.1原理

规定了以180°将防粘材料从胶粘带上去除时所需力的试验方法

8.1.1双面胶粘带

将一段双面胶粘带粘贴到钢板上。把钢板的一端夹在拉力试验机的一个夹具里。另一个夹具夹住

防粘材料的自由端,并以180°角将防粘材料从胶粘带上剥离开。通过持续将防粘材料从胶粘带上剥离

所需的力测量出剥离力,转换为剥离强度,注意剥离线垂直于作用力的方向。

8.1.2单面胶粘带

同8.1.1,除需用双面胶带把单面胶带粘贴到试验钢板上之外。

8.2材料

同5.2

8.3仪器

同5.3,采用6.2.3中所描述的合适钢板。

8.4样品与试样

同54

8.5试验步骤

8.5.1双面胶粘带

8.5.1.1同5.52.1

8.5.1.2将125mm长试样的胶粘面粘贴到钢板上,压辊以(10.0±0.5)mm/s的速率来回滚压两次

揭开防粘材料的自由端,以180°对折防粘材料,胶粘带上剥离25mm的防粘材料。把钢板的一端夹

到拉力试验机的一个夹具里防粘材料自由端夹到另一个夹具里,以(5.0±0.2)mm/s的速率操作拉力

试验机。

7

GB/T27922014

可移动夹具运转后,忽略剥离第一个25m胶粘带时获得的值。把从钢板上剥离的下一个50mm

胶粘带获得的平均力值转化为剥离强度。

8.5.2单面胶粘带

8.5.2.1同5.5.2.1

8.5.2.2将双面胶粘带粘贴到整条钢板上揭去双面胶粘带上的防粘材料;将另125mm的单面胶粘带

背面粘贴在该双面胶粘带上,压辊以(10.0±0.)mm/s的速率来回滚压两次。剥开单面胶粘带防粘材

料自由端,剪去多余的单面胶粘带,180°对折单面胶粘带的防粘材料,从单面胶粘带上剥开25mm长的

防粘材料但不要掀开粘贴在钢板上的单面胶粘带的防粘材料;将钢板的一端夹到拉力试验机的夹具

里,单面胶粘带防粘材料的自由端夹到另一个夹具里,以(5.0±0.2)mm/s的速率连续剥离。

可移动夹具运转后,忽略剥离第一个25mm胶粘带时获得的值。把从钢板上剥离的下一个50mm

单面胶粘带获得的平均力值,转化为剥离强度

86试验结果

5.6

8.7试验报告

同5.7

8

GB/T2792-201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胶粘带低温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A.1原理

本附录规定了在选定低温条件下,按照本标准中的方法之一离粘贴于物体表面的胶粘带所需力

的试验方法。

在测试前,胶粘带按本标准介绍的方法粘贴在测试板表面上,在选定的低温条件下停放16h

24h

A.2仪器

一根据试验方法,采用合适的仪器;

一根据温度要求采用合适的恒温恒湿箱或环境室。

A.3样品和试样

A.3.1样品、试样和钢板(清洗后)在选定的低温下放置2h

A.3.2按照相应的试验方法试验

A.4试验步骤

A.4.1整个试验在选定的低温下进行

A.4.2按照相应的试验方法试验,剥离试样在低温下放置16h~24h

A.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同5.7,标明本标准附录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温度。

GB/T27922014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胶粘带9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B.1原理

本附录规定了按照本标准中的方法之一,以90°剥离粘贴于物体表面的胶粘带所需力的试验方法。

把粘贴有胶粘带的钢板固定在仪器中,再将该仪器放试验机的固定夹具上胶粘带的自由端固定

在可移动夹具里,将胶粘带垂直地从钢板表面剥离,并通过水平移动钢板,从而保证钢板与胶粘带一直

保持90°角度。

C.2仪器

D.2.1根据试验方法,采用合适的仪器。

E.2290剥离试验仪器

图B.1显示了一个合适的仪器:钢板相对于设备呈水平开口可以随着夹具的移动而水平移动且保

持90的剥离角度。

钢板可在正常压力下自由移动,或通过与可移动夹具直接连接进行移动。

F.3试验步骤

除要用90°剥离仪器之外,严格按照相关的试验方法规定进行试验。

试样的自由端固定在可移动夹具上,按常规试验方法进行剥离强度的测量。

G.4试验报告

同5.7

试验报告注明采用了本标准附录规定的试验方法。

10

GB/T27922014

2

3

)试验装置示意由

6

b)试样位置示意图

说明:

拉力试验机的上部可移动部件;

2—荷载传感器

3上部夹具

4下部夹具

5拉力试验机的上部可移动部件上安装的挂钩;

6钢板的夹持装置

7试验钢板

8线

9胶粘带

图B.190°剥离强度示意图

11

GB/T2792-2014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29862:2007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

本标准与1SO29862:2007相比在结构上基本一致调整的具体章条编号对照情况见表C.1

表C.1本标准与ISO29862:2007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

本标准条编号

对应的ISO2982:2007章条编号

3.2

3.3

3.2

3.3

3.4

第4章

第4章

第1章的第三段到第九段

第4章的表1

第1章的表1

附表A

附表I3

注:表中没列出的章条与ISO章条一致

12

GB/T2792-2014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29862:2007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表D.1给出了本标准与ISO29862:2007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表D.1本标准与1SO29862:2007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

本标准章条编号

技术性差异

原因

试验方法的种类和使用说明内容不宜放在范

第1章

将方法的分类及使用说明”列人第4章

围中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技术性的调

整,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

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引用GB/T22396,便于标准使用者使用中文

删除了引N12418:2000

第2章

术语

增加了引用GB/T22396

引用GB/T2523-2008和GB/T32802007

删除了引用EN10088-2195

便于标准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以适应我国国情

增加了引用GB/25232008

增加引用了GB/T32802007

3.2

增加了样件”术语

增加可操作性便于标准的理解和执行

33

增加了“表面平均粗糙度术语

增加可操作性便于标准的执行

这章内容是对标准技术内容的说明,不宜写在

删除原第4章:重要性和用途

标准正文中,以适应我国国情

根据G/T1.1-2009求将ISO标准的范

第4章

增加了:新的第4章分类”

围中方法种类的描述另起一章,明确了标准的

技术内容概况

52.2

增加了:异丙醇“为清洗剂

以适应我国技术条件

5.41

增加了样品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放置时间24h

增加可操作性+便于标准的执行

以上

将注修改为段:当样品宽度小于24mm时以根据GB/T1-209腰求、我国实际情况,增

5.4.2

样品的实际宽带进行测试,并在试验结果中

加可操作性,便于标准的执行

注明

5.4.4

增加了:至少做三个试样

增加可操作性,便于标准的执行

5.6

增加了:“每组试样个数不少于3个”

提高数据的精确度

将注修改为段:“在粘贴聚酯薄膜时,可手动来根据GB/T1.1--2009要求我实际情况增

7.5.3.1

滚压一次,滚动速率可增加至50mm/s加可操作性,便于标准的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GB/2792-2014